乐昌香芋、十业千亿北乡马蹄、韶关实施黄金柰李、农业南雄板鸭、全产长坝沙田柚、业链翁源三华李、培育新丰佛手瓜、工程丨广火山粉葛、东两马坝油粘米......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十业千亿自然条件,韶关的韶关实施“土特产”数不胜数、遍地开花,农业每个县(市、全产区)都拥有极具地方特色、业链品质优良的培育农产品。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工程丨广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1月15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在当天下午韶关市代表团举行的媒体开放日活动上,韶关市市长陈志清表示,韶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地,近年来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久久为功做好“土特产”文章。如今,全市已建成1个国家级、2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产业园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建成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15个,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1种,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03个、居全省第一,“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217个、居全省第三。25个品类的优质农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等22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
陈志清介绍,近年来,韶关充分依托资源禀赋优势,编制发展特色农业“一清单两图两表两平台”,引导各镇村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种养业,逐步将粮食、茶叶、畜禽、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渔业、中草药、竹子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成千亿级增收共富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把“土特产”做成大产业,极大促进了镇村和群众增收致富,全市1205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
如何通过品牌科学打造,将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韶关以建好用好1个国家级和2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字号”“粤字号”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深入推进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举办“善美韶农 味香京城”韶关“土特产”进京产销对接等一系列展示展销推介活动,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如今,“善美韶农”“韶关茶”“韶关兰花”等区域品牌越做越响,花卉、水果、蔬菜、菌菇等农特产品风行全国、走向海外。此外,巧借微短剧东风,韶关以乐昌黄金柰李为主题,巧妙融合《黑神话·悟空》、西游记等经典IP元素,创新开拍全球首部农文旅融合短剧《黄金柰李西游记》,全网播放量破百万次。
“中国兰花第一县”翁源兰花种植面积已超过3.5万亩,产值超过30亿元。
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必须坚持科技兴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近年来,韶关积极对接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技术学院、韶关学院等科研院校技术资源,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加大品种选育、安全栽培、农产品检测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全市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100%。
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需要能人带动。韶关大力招引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出台“百千万工程”人才入县下乡十条措施,开展农业农村“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评选和广东省乡土专家申报复核工作,充实专业人才力量,深入田间对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全流程精细化技术指导,规范选种育苗、施肥灌溉到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操作程序,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监管有效覆盖。2024年,已完成培育高素质农民610人,已认定30名市级农业农村“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省农业农村厅认定全市广东省乡土专家621名,认定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林伊晴
市场低位运行、周期性挑战加剧、新旧动能转换……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当迷茫与不确定性笼罩市场,中国工程机械的春天还有多久才会到来? 9月22日,北京BIC ...
中新网荆州9月5日电 (郭晓莹 向蓉)多件“沉睡”2000余年的精品文物,在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的楚王车马阵(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出土文物陈列馆布展完成,于9月5日正式公展。 据熊家冢国家考古遗 ...
中新社杭州9月15日电 (鲍梦妮)“太火爆了,已经卖完了。”虽距离中秋节还有两天,但在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院与当地老字号“知味观”推出的联名款“知味良月”中秋月饼却已近卖光“下线”。 内圆外方的礼 ...
总体来看,北京楼市在新政下并未出现爆发式的交易增加,整体表现相对平稳。于帅卿 中房报记者 刘亚丨北京报道新政催化下,北京楼市呈现出温和回暖态势。来自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签数据显示,8月北京新房 ...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9月16日晚,“到黄埔去”2024户外音乐季来到广州市黄埔区长岭街南岗河畔,给当地街坊奉上一场音乐与自然融合的文化盛宴。 活动吸引众多市民观看。主办方 ...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花开敦煌·舞动千年”专场活动近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呈现著名艺术家、“永远的敦煌少女”常沙娜和敦煌舞教学体系创建人高金荣两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