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郑铁峰)近几年,温州委预预付式健身卡消费纠纷日趋走向白热化、消保象尖锐化,付式费存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健身还易引发群体投诉事件,卡消如何有效解决已迫在眉睫。大乱为了更好的温州委预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健身行业规范经营,消保象浙江省温州市消保委今年8月联合龙湾区消保委和乐清市消保委在全市范围内通过线上发布调查问卷的付式费存方式面向温州地区消费者开展预付式健身卡消费现状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合同是健身否存在霸王条款、退卡手续费是卡消否需要统一标准、是大乱否需要延长办卡冷静期等问题,共回收有效问卷12711份。温州委预
根据调查,消保象温州市消保委归纳出当前预付式健身卡消费存在五大乱象。付式费存
限制消费的霸王条款是投诉重点
根据调查显示,有55.8%的消费者遭遇办卡缴费概不退还;有30.6%的消费者遭遇预付卡丢失、损毁后概不补办;有29.5%的消费遭遇过期预付卡视为已消费余额归经营者所有;有24.1%的消费遭遇最终解释权归经营者所有;有16.4%的消费者遭遇充值金额作最低额度限定;有13.8%的消费者遭遇购买的课程服务不得退换及转让。
售前口头承诺 售后拒绝兑现
根据调查显示,有57.3%的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式健身卡时遇到经营者拒签合同,有31%的消费遇到经营者未能如实告知注意事项,有31.2%的消费遇到商品服务与宣传不一致,销售人员口头的承诺和办卡后的实际消费是不一样的。有24.6%的消费者办卡后受到经营者店里条款限制。有11.7%的消费者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延期),却不能延期使用且不退还余额。
预付式健身卡退换卡难 手续费高
根据调查显示,有72.6%的消费者遭遇退换卡难的问题。有80.4%的消费者对一些健身房的退卡需要收取总额卡费的30%手续费,认为是不合理的。消费者认为健身房出于管理成本,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表示可以理解,但是因没有统一的退费标准,健身房说退多少就多少,结果往往没多少钱退回给消费者。
预付式健身卡办理缺少“冷静期”
根据调查显示,有65.6%的消费者办理预付式健身卡,都是一时的冲动消费。办完卡后,发现因为时间、地点、身体状况、工作调动等原因,导致健身卡无法使用。同时,由于健身卡没有设置消费冷静期的关系,加上商家又以各种理由推诿退卡,导致此类消费纠纷层出不穷。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消费者认为7-15天是属于比较合理的冷静期时限。
私人教练凸显服务新模式
根据调查显示,有82.8%的消费者表示购买过或者体验过私人教练服务,对于私教服务上的花费,2000元以下占35.5%,2001-5000元占45.3%,5001-10000元占15.8%,10000元占以上3.5%。大部分消费者有请私人教练为自己的身体结构、需求,打造全方位、有针对性的特训和规划的消费经历。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各大健身房及健身会所、工作室的私人健身教练每个课时费在每小时200-500元之间不等,私人健身教练收费高,但专业能力不强、频繁更换等问题,是消费者与健身房经营者产生消费纠纷的投诉热点,也是投诉协调的难点之一。
· 消费警示
针对上述乱象,温州市消保委提出以下建议:
杜绝霸王条款,制定示范合同文本。当前预付式健身卡消费纠纷依然是投诉热点、维权难点、调解痛点。为此,建议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联合行业协会,指导制定预付式健身卡消费示范合同文本,明确填写要求,双方违约责任,对可能发生争议或有歧义的条款进行规范,尽量杜绝经营者以口头的形式约定相关服务内容,避免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纠纷。此外,行业协会应加强健身经营单位自律,出台保护消费合法权益的自律公约,通过行业自律来替补多头监管、监管空白的缺陷,引导健身行业正常、有序的发展,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避免退费一口价,退费标准急需出台。预付式消费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很多消费者往往在预付之后,发现无法继续使用,一旦牵涉到退费,经营者就以各种借口拒绝退费或者少退。建议由行业协会指导健身企业针对开卡未使用、开卡已使用、开卡未到期、开卡已到期等不同情况出台合情、合理的可行性退费标准。
冲动消费应有“冷静期”。“预存消费打五折”“办一年会员送一年会员”,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的消费者,禁不住商家的“套路”冲动办卡,而且不少健身卡面值较大。这种预付卡式消费在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办卡容易退卡难”等风险。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江苏等地均出台了健身卡办卡“冷静期”的规定,显然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于那些一时头脑发热的消费者来说将是一个福音,同时可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而且对商家来说也是好事,不仅提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更有助于商家和商家之间能够自由竞争、公平竞争。
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强化维权意识。要消费者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办卡前要了解经营者经营状况、诚信度,不轻信广告和商家的口头承诺,及时签订书面合同等良好的消费习惯。在健身消费过程中,是否有必要购买私教服务,消费者应根据自身的需求、长远的健身计划、身体承受能力等情况出发;同时消费者要注意保留协议(合同)、转账记录、发票等相关证据,应对一些金额大的消费卡做好备份,即每次消费完毕后让商家签字确认,以防卡内余额缺失;如果在消费卡使用过程中,发现商家存在跑路迹象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积极维护自身消费者的权益,也帮助其他消费者减少损失。
责任编辑:70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即可订阅济广高速公路惠州小金口至广州萝岗段及广惠高速公路惠州小金口至凌坑段改扩建工程K1889+516~K1987+088.452段)土建施工TJ8、项目概况济广高速公路惠州小金口至 ...
中国消费者报广州讯记者黄劼)在重点商圈形成正品品牌入驻,让商家放心经营、消费者放心消费,营造诚实守信的商业文化氛围。7月25日,广东省广州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举行“正品正货在行动”活动启动仪式 ...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7月1日实施,针对仍有商家经营过程中存在不明码标价、货签不对位等问题,日前,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便利店进行了突击检查。执法人员在左家庄东路一便利 ...
美通高空作业设备强势入驻粤东携手共进 擎动未来!近日,美通高空作业设备正式批量交付粤东市场,标志着美通与粤东地区租赁伙伴的战略合作迈入全新阶段。此次交付不仅是设备的转移,更是美通深耕区域市场、强化本地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为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社会关注度,营造社会公众共知共治氛围,9月16日,福建省三明市市场监管局将检查中发现的线上、线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典型“脏乱差”案例予以通报,1家外卖平台 ...
中国消费者报武汉讯记者吴采平)7月11日,记者从湖北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为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管,落实机构主体责任,规范检验检测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湖北省市场监管局联合湖北省公安厅等6部门决定于 ...